第二十五章相逢
客栈楼下有嬉闹的声音传来,笑闹声传至楼上,很多人推开门下去看热闹。
易十三也推门下去,走到人群中,看到中间围着几个人在唱歌,唱着易十三听不懂的话。
“掌柜,这是在干嘛呢?”
“客人,您不常来我们这儿吧,”掌柜笑着给易十三介绍,“他们是毕兹人,是庆县的原住民,也是乌国的根源,这是在商量两日后上山的事呢,开心了就唱几句。”
“上山?”
“是啊,每年腊月初始他们会上五溪峰祭祀‘土神’,梯玛算到五天后会有大雪,他们要在大雪降临前完成祭祀。”
五溪峰?易十三想到这个地方,乌国世子现在正是扎营在五溪镇,离五溪峰不过几里路。
“梯玛?”
“是他们的大祭司,毕兹话称呼梯玛。”
“原来如此,那这场祭祀对他们很重要吗?”
“那是!传说土神会指引他们‘前进的方向’,战乱长久没有结束,梯玛说这次上山,土神会为他们指点迷津。”
易十三不以为然但并未反驳,转身融入人群听到了更多关于毕兹人和土神的事。
原来这次的反叛军就是打着土神的旗号拉拢了许多不明真相的毕兹人,但庆县属正统军辖地,五溪峰又是土神“降临人间”的地方,所以这里的人并不相信反叛军。
但他们也并没有追随乌国世子,比起军队,他们更相信“土神”。
“祭祀去的人多吗?”
“多!身体健康的青壮年都可以去,但能进入神坛的只有梯玛选中的人。”
易十三点点头,递过去一串铜钱:“多谢掌柜,我再去转转。”
易十三又去庆县各个地方了解了一些土神的事,发现他们坚信土神会“指引他们前进”。
张敬忠兵变,北国朝中却这么久都没派兵过来处置,毫无疑问,张敬忠必是受了安王指使。
如今北国朝堂动乱已起,无心再插手乌国内乱。而乌国世子兵力薄弱,保全自己尚且困难,要想正面抵挡反叛军无疑是以卵击石。
若要胜利,还需反叛军内部瓦解才行,“土神”便是其中关键!
易十三清楚,这些她能想到,李知节必然也能想到。以他的倔强,绝不可能愿意偷偷藏起来保全性命,想必会四处想办法扳回一城。
如此,明日上山去祭拜土神,易十三非去不可,那是唯一能找到李知节的机会了。
过了两日,易十三穿着男装混在浩浩荡荡上山的青年中,远远的可以看见最前面有很多穿着一致的青年簇拥着一位老者,这应该就是梯玛了。
那些青年身穿青蓝色对襟短衣,腰缠布带,裤腿肥大,绑住裤脚,头上还包着青色丝帕和白布,这是毕兹人特有的服饰。
人太多,隔的又远,易十三看了几圈也没看到李知节,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站在山石间回望,山下有众多百姓抬头仰望,他们对这次祭祀非常重视。
昨日听人说,尽管很快就见不到上山的队伍,这些不上山的人也会在山脚默默祈福静候队伍归来。
越往山上走,大家越是安静肃穆。
前方已能看到一座宫殿,金瓦红墙,墙上有各种各样的白虎图腾和百鬼画像,殿前还有身着铠甲的卫兵。
有梯玛身边的青年上前去说了什么,卫兵列队喊着易十三听不懂的口号,几句过后让出正中大门,梯玛和身边穿着一致的十八位青年进入其中。
其他青年只能在外等候,易十三随他们一起站在殿前,日光渐盛,照在身上很是暖和。回头望去,庆县尽收眼底,五溪峰下隐约可见人头攒动。
就这时,殿内传出高昂庄重的唱词,殿外青年听见纷纷附和,有的甚至手舞足蹈的跳起来。
易十三略微观察,跟着做出了几个动作,尽量让自己不要太怪异。
唱词唱罢,日光高悬于殿堂正中,有光晕洒下,犹如天神下凡。
梯玛被青年们围在中间,他们跪拜在巨大的雕塑前。
那雕塑似人非人似兽非兽,从殿门抬眼看过去,甚是可怕,但多看几眼,又觉得那雕塑目光悲悯,充满神性。
随着梯玛的唱词声越来越高亢,殿外等待的青年也开始兴奋起来,易十三不明就里,直到殿内爆发一阵高呼。
殿外的人开始手牵手围成圈庆贺起来,易十三被拉着转起圈,余光看见殿内的青年们簇拥着梯玛正往殿外走,梯玛的手中拿着一张羊皮纸。
看见梯玛出来,外面的青年都停下庆祝,跪拜在了梯玛面前。
青年们虔诚的跪拜殿外,抬起头激动的看向梯玛,等待梯玛宣读“山神的指令”。
易十三也在这些目光里抬起头看向梯玛,巡视一圈她身边的青年,一个个看过去,终于!在不起眼的队尾,有目光与自己碰撞,是李知节!
他穿着毕兹人的服饰,高大的身形和身边的青年们相似,一点也看不出北国人的模样。
梯玛开始用毕兹话说出山神的指令,易十三一句也听不懂,最后梯玛举起手中的羊皮纸向众人展示神迹。
羊皮纸上只有一个图案,易十三猜测可能是一种古老的文字,毕兹人认识。
青年们看见图案,交头接耳的说起话来,须臾全都看向梯玛,高声祈祷,磕头跪拜起来。
做好这一切,众人又在梯玛的带领下往下走去,易十三一头雾水。但好在这一趟没白来,总算找到李知节了,只是一路上都没找到机会跟李知节说上话。
到了山脚,李知节跟着梯玛回了毕兹人的居所,易十三在高脚楼外等了片刻才等到李知节出来。
还未开口,就看李知节做了个“跟上”的手势,于是两人七弯八拐来到了一处民居。
倒上凉茶,“坐吧,没时间烧热水,将就喝吧。”
易十三点点头坐下,看着李知节目不转睛,瘦了,也黑了,还好看着不像受了伤,还是那样咧着嘴笑一口白眼特别显眼。
“易十三,你怎么会来这里?这里可不安全。”
“来找你呗。”
“啊?”
“啊什么啊,不信啊?你知道你突然消失,将军府的人都吓坏了,京城里都说你凶多吉少,你可真行啊,单枪匹马,不回北国,留在庆县,你知道这儿不安全你还留……”
一阵数落,李知节嘿嘿嘿笑了几声不敢接话。
“这不想最后帮帮乌国吗……乌国是北国最大的贸易市场,若乌国陷入无止境的内乱对北国百害无一利……”
李知节絮絮叨叨说起其中厉害,“何况此前宁王做主与乌国世子签订了援助条约,若条约履行,乌国将会俯首称臣,每年岁贡不计其数。”
“安王却想坐任乌国内乱,削减乌国势力,却不知北乌以西的西域诸国早已蠢蠢欲动,放任乌国内乱若让西域趁机东进,到时就不只是乌国的事了……”
“何况,”李知节想起战场上的尸横遍野,“一将功成万骨枯,和平才是百姓最渴望的……”
战场上的事易十三不懂,但战乱所带来的饿殍遍野,她却懂。
近二十年来北国与西域一直纷争不断,她曾因挂月山庄的任务去过西域边境,那里的百姓饱受战火滋扰,生不如死。
想到自己这一趟的任务,拿出怀中的信递给李知节,“我这次是奉朝月夫人之命,也是你父母的拜托,来找你回去。”
李知节接过信,是他母亲所写,如泣如诉,母亲很担心他。
“我在庆县的事已经做完,也是该回京了,只是……”李知节收好信,继续说,“出了庆县往北就不是乌国世子的辖地了,而且我们还要过江,张敬忠不会轻易放过我们。”
“这你不用担心,你的副将李钰已经先一步去打通路线,十日内他应该就会有信传来。”
李知节点点头,这段时间来返于庆县和五溪镇,彻夜不敢深眠,易十三的到来让他顿觉轻松不少。
北上的道路虽然有李钰开道,还是危险重重,一行人不敢贸然突破张敬忠的防线,而是几经周转进进退退一个月才离开张敬忠的势力范围。
此时除夕刚过,漫天大雪飞扬而下,路途难行,众人决定在最近的城镇修整几日。
待到一切安顿下来,易十三和李知节也难得有了赏雪的闲心,倚在客栈的二楼看着城里的万家灯火。
这里已是北国所辖,是与乌国完全不同的平静与安宁,战争带给上位者威势,却带给百姓困苦。
若安王真的登基,以他好战喜功的性格,北国百姓也将陷入水深火热。
红灯笼的照映下,城镇一片喜气,后方危险已除,两人终于可以好好说说话。
“李知节,梯玛手上的羊皮纸写的是什么?”
“一个毕兹人的文字。”
“一个字就能指引毕兹人去投靠乌国世子?”
李知节笑起来:“乌国氏族众多,其中毕兹人最多,且骁勇善战,乌国王室却并不是毕兹人,为了拉拢毕兹,每当王室有王储出生,他们就会传达给毕兹梯玛,请求他赐名祝福。”
“这个字会被昭告全国,其他人不许再用,它会成为王储的专属。”
易十三有些不解:“那真的是山神所写?梯玛真的能通山神?”
李知节笑了笑,没有直接回答,“梯玛是有大智慧的人,他知道怎样才是毕兹人最好的选择。”
“世子虽不骁勇,但胜在仁德,这正是乌国最需要的王,他们的民众极需要休养。”
李知节说的轻描淡写,但易十三知道这其中艰辛,外人岂可得知。一个北国人,要取得梯玛和乌国世子的双重信任可不容易。
李钰从楼下登登登跑上来,匆匆行礼递给易十三一封信。
“易姑娘,挂月山庄急信。”
经过这一路的相处,李钰等人都对易十三更加客气,她不仅找到了李知节,还不畏辛苦与众人一路风餐露宿。
易十三接过信看了两眼,手有些发抖,勉强看完,抬起眼看向李知节,眼睛都红了。
李知节本来与李钰在闲聊,看见易十三的模样,停下了嬉笑,从易十三手中拿过信件,迅速看完。
扶住易十三的肩膀:“不要着急,我马上与你一起去南国,别担心。”
然后转身跟李钰交待了几句,让他们等大雪结束后自行回京,他和易十三转去南国处理些事情。
“李知节,你在乌国不知道,杀手楼那边两月前放出了黑煞所有的信息,江湖人找了他许久,他们是想要他死……还有萧韵,她以前执行任务得罪的人也不少,他们……”
“别害怕,朝月夫人让你速去,必然还有转圜余地,朝月夫人说他们在南国雾江城,从这里过去并不远,我们即刻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