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影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戏影文学 > 傅家千金狗腿破案日常 > 第70章 第70章

第70章 第70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然后呢?”傅宁珞追问。

“然后那公子也确实应诺,买了一个丫鬟给王姑娘。但没多久,那公子就要带着王姑娘一起行商,前些年那公子还托人送信,送钱。这些年好像就没怎么来消息了,说是要到远处做生意。”

“王老哥和王小郎念叨了好几次,说王姑娘嫁了人也不知道给家里送信,不知她近况如何,有没有生下一子半女,若是生下外孙,怎么着也该带孩子回娘家看看。”

说到此处,张氏长叹了一口气,语气唏嘘中带着一点内疚。

“这些年街坊邻居都安慰他们父子,说王姑娘虽然不能时常回来,但跟着丈夫享福,也是难得的福分。”

“可私底下,我们也常常感慨,再享福,也没有不回娘家的道理,这么大的闺女好好养大,怎么能不挂念呢?”

“当年大伙都劝王姑娘应下这门亲事,到头来,却还是应了王姑娘起初的担忧,嫁出去快五年了,一次都没回来过。”

傅宁珞听着心中有不好的预感,“那王姑娘出嫁时年纪多大了?”

“应该十六七岁了吧,她比王小郎大一岁多,如今王小郎都二十有余了,她那时候应该差不多十七岁。”

傅宁珞略松了口气,年纪对不上,王姑娘不是符合目标的少女。

略一思忖,又想到一些事,接着问:“这姑娘和王媒婆关系如何?”

“关系挺好的。”张氏边回忆边讲诉:“王家就两个孩子,一儿一女,都孝顺可人。王姑娘更伶俐一些,也会做人,王小郎老实听话一些。”

“街坊邻居都喜欢王姑娘,她很会纳鞋底,纳的鞋底又厚实又软和。她在时,我家经常请她纳鞋底。”

“她还喜欢下厨,做的饭菜香的勒,整条巷子都能闻见。”

“她心思很细腻,把家里人都照顾的很好,和家里人也很亲近。王姐姐去哪儿她都尽可能陪着。”

“有时候还会问我们她娘有没有哪里委屈,有没有什么喜欢的。”

“她爹和她弟弟提起她都是一脸笑,就没有说她不好的,只是……”

“只是什么?”

张氏又长叹一口气,“之前也说过了,王姑娘起先不太想嫁那公子,她爹劝了两回见她坚持,便也作罢。她弟弟却很喜欢那公子,帮着撮合。”

“因为这事,王姑娘和她弟弟很是吵了一架,那次还气哭了,一个人躲在墙角哭,直到她同意了,姐弟俩才又和好。”

张氏说起这事,不免唏嘘。

傅宁珞往下打听,“王媒婆做成这两桩亲事之后呢?”

“之后来找她的人就越来越多,结交的人也越来越多,她这人……”

张氏忽然停下,看向安静听她讲的傅宁珞,表情为难。

“婶子只管有什么说什么,越真实越好,我也好判断王媒婆究竟都做了些什么。”

“欸欸,那民妇就直说了,她这人确实挺好的。”

“脾气软和,也不计较得失,寻常大伙有事,她也能帮忙搭把手。”

“附近不少有女儿的都是请她做媒,她认识不少有钱人家,彩礼钱也给的高,就是……”

“就是什么?”

“就是大多是外地的,”说及此,张氏似乎忽然犯了嘀咕,不知想到了什么,脸色渐渐变得难看。

她艰难吞咽了一下,语气紧张。

“我忽然想起来,那些嫁到外地的姑娘,好像很多都只是刚开始走娘家,说自己过得很好,后来回来的时间越来越少。”

“我记得刘家的姑娘好像就有两年没回来过了,她嫁的人家也不远,就在京城下面的一个县城,这是她父母特意要求的。王姐姐也特意寻摸的。”

“按理相隔不近,回来一趟也花不了多少时间,但就是没再回来了。”

傅宁珞蹙眉,“女子们不回娘家,娘家人也不去看吗?”

张氏便一副过来人的无所谓表情,“自古以来,都是出嫁女走娘家,少有娘家找去女儿夫家的。”

“除非女子生子、洗三、亲家过寿来请这样的大事,娘家才会派人上门。还有些娘家不太看重闺女的,就任由女儿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便是婆家来请,没好处的事可能都不愿意多走一趟。”

傅宁珞心情沉重。

世间的女子总是过得很艰难,在家受到家中礼教规范,出嫁后又受到夫家束缚,若是在娘家夫家都不受看重,一生都在受蹉跎。

就好比这些远嫁的女子,一年半载不回娘家,娘家人也不主动多过问一句,主动去看一看女儿。

不去真的关心女儿在夫家有没有受委屈,有没有被人欺负,是不是出了事。

就好像张氏所说的刘姑娘,就算那一日无声无息死了,娘家人可能都不知道。

打听完王媒婆家的事,傅宁珞从张氏家出来,情绪有些低落。

“傅姑娘,你怎么了?”韦涧素坐在轮椅上在门外关切询问。

傅宁珞抬头看着他,可能是已经带走了王媒婆的丈夫,他在张氏家门口等她。

望着他诚挚的严峻脸庞,傅宁珞忽然问:“韦大人,若是你有女儿,嫁去别人家,你会经常去看她吗?”

韦涧素不明白话题怎么转到这儿了。

他连亲事都没定下,女儿更是没影的事。

不过既然傅姑娘问了,还是问得这般失魂落魄又难过,他便仔细思索一会儿。

想到自己日后有个可爱软糯和自己有几分相似的女儿,生的胖乎乎的,有一双明亮的大杏眼,灵动地朝他笑,神色忽然就变得很温柔。

“自然要去看的,谁也不能欺负她。”

“若是嫁的远呢?”傅宁珞心情好受了些,但还是忍不住继续追问。

韦涧素皱着眉。

他的女儿,自然是不会远嫁的。

可傅姑娘问的,又岂是他将来的女儿。

思索片刻,他沉吟道:“傅姑娘,寻常不会有谁家将闺女嫁太远,除非是联姻需要,或者夫家因事搬离。”

“若实在相隔太远,每年会有书信和节礼往来,如若单方面断了联系,其中一方会派仆人去打听情况。”

韦涧素以为她是为自己日后的亲事担忧。

“傅姑娘要是怕自己日后嫁远了不能常常回家,可以就近嫁在京城。”

傅宁珞摇头,她自然不担心自己日后会嫁去哪里,便是一辈子不嫁人,她也能过得比很多人都好。

她不过是替那些柔弱无依的女子们感怀罢了。

越接触外面的世界,她就越能发现一些以前在深闺中不知道的真相。

就好像她以前一直不明白,女孩也是人,也是亲生的,养了十几年,为何这些感情就不足以让为人父母,为人亲眷的他们多花一点时间去关心关心她们?

不过如今有韦涧素这番话,她心情好受许多。

世上的人总是不相同的,有好的,有差的,有生来就是债的父母,也有生来就是大树的父母。

“韦大人,”傅宁珞忽然抬头望着他的眼睛,干净地笑了一下,“人可能生来就运气不好,但不会一直运气不好的对不对?”

“只要我们相信,我们努力,总会等到好运气来临。所以,那些姑娘们现在很糟糕的遇到了坏运,我们帮她们把好运找回来吧。”

对上她乌黑纯净充满希望的眸子,韦涧素总是严正的脸楞了一下,旋即忽然缓缓浅笑了一下,“傅姑娘。”

“嗯?”

“以前是我小人之心了。”

他不是能剖开心腹说话的人。

眼前的小姑娘说得每一句话放在以前都会他觉得好笑,想着女子就是天真。

可他们不分日夜地一起查案,见过她为了那些少女们有多努力。

傅宁珞有时候不把话说出来,反而在行动里更认真。因为她无时无刻都在想着如何破案,如何救回那些少女们。

韦涧素对上她认真而充满希望的坚定眼神,那颗一直坚硬的心忽然就柔软了下来。

“啊?”傅宁珞不明白他为何忽然说起这个?

但很快她便顺着杆子往上爬。

“你本来就是小人之心。”

这话傅宁珞说得理直气壮,韦涧素可是从蓝田县认出她身份后,就怀疑她进大理寺目的不纯。

“不过没关系,我们两家是对家,你不喜欢我也很正常,就像我也不喜欢你一样。只要不影响我们查案,我不跟你计较。”

准备好一番推心置腹的话剖白自身以求和好的韦涧素被这一句话刺进了心窝。

近两日相处而生出志趣相投,惺惺相惜的心思还未成行便彻底凉凉。

他因为她进了大牢一次,被“女鬼”关到洞里伤了腿。到底谁跟谁不计较?

圣人云,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诚不欺我也。

“但你下次再欺负我,拦着我进大理寺当官,我会让你好看的。”傅宁珞话音一转,昂首居高临下斜睨他。

韦涧素张张嘴。

想说自己没欺负她,也没拦着她进大理寺当官。

而今她都已经是陛下亲封的大理寺司直了,他还如何阻拦?

但想到进京那日,故意装作不认识她,把她押到大理寺,不让她进大理寺,在城外追周冒时,打伤了她。

确实——也算欺负了她。

她爱憎分明,不喜欢他情有可原。韦涧素叹气一声。傅宁珞看向对门大门打开,院子里摆满了和未做完的木工,冷冷清清的没人了。

“王家人都抓住了?”

韦涧素也恢复了以往冷静严肃的模样,同样看了一眼王家打开的门内。

“王媒婆的丈夫一直在家给人定做家具,看起来不知道他妻子做的事。我让白术叫了人带他去衙门,他吓得腿都软了。”

“他儿子还在酒楼跑堂,我已经让白术叫人去带他。”

傅宁珞:“白术回来了?那王媒婆情况如何?”

“白术把王媒婆送到街上的医馆就回来了,现在那里有其他人看守。医馆的大夫说王媒婆情况不太好…”

傅宁珞叹气,王媒婆忽然出门还正好和他们擦肩而过的事谁也没预料,她帮着父亲查案多年,也经常遇到各式各样的意外。现在谈论谁对谁错都无济于事,还不如思索以后再走访时,应该如何防范疑犯逃跑和自尽。

傅宁珞讲述从张氏那里打听到的消息,同时习惯使然,走到他轮椅后,握住轮椅后背缓缓推动。

两人往衙门走。

韦涧素静静地听她讲述打听到的王家情况,听完理智道:“张氏知道的不多,只知道王媒婆做了多少媒,时不时出城,至于王媒婆和什么人有勾结,是不是骗子她都不清楚,还是应该找到和王媒婆勾结之人,她一个人不可能犯下这么大的案子。”

傅宁珞也是这样认为的,“王媒婆撞墙显然是知道东窗事发,畏罪自尽,她要是死了未免太便宜她了。我听说她做的媒许多都是外地的,那些女子可能都被骗了…也不知她们现在如何了。等回衙门,我让我爹把她们都找回来。”

傅宁珞没说找回来以后怎么办,但总有办法的,至少先确定那些女子都是安好的。韦涧素这才明白刚刚她为何问出嫁女之事。

推己及人,反求诸己,将心比心罢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