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护国寺庙会
六月中旬,李知节终于被允许出门,此时他胸腹的伤已好了大半,除了不能动武其他无碍,自然是第一时间就跑去挂月山庄找易十三。
挂月山庄每日申时开始营业至次日辰时,进庄第一处院子叫承启处,专职接待引见。李知节先去承启处登记,他来得早,承启处稀稀拉拉的几个官员家的小厮在登记,只有李知节是自己亲自来。
交完十两银锭,就有小厮上前接待,“贵客,您请跟我来,往这边走就是红英阁了。”
“红英阁的易十三姑娘在庄里吗?”
“在的,但是易姑娘不是每日都会去阁里,需要我帮您邀请吗?”
李知节点点头,“便说是安县看星星的人相邀。”
一路进到红英阁,共三层近三十个雅间,一楼柜台处有小厮接待选房,除掉一些被提前订下的房间,李知节随便指了间二层靠里的房间。
进去里面,找了软榻半躺,有丫鬟开始上茶水吃食。因为李知节并没有点姑娘,丫鬟做好一切后就退出了房间,甚是静谧。
李知节第一次来这些秦楼楚馆,有些好奇,在房里转了好几圈。忽听门外走廊有急促的脚步声传来,一转头就看见身着红衣的女郎推开房门,笑颜明媚。
“李知节!”
“李知节,你怎么跑来挂月山庄啦?”
两人歪躺在软榻上吃着坚果聊天。
李知节目光熠熠看着易十三,递过去一个剥好的栗子,“你都去看我了,我当然也要来看看你啊。”
易十三嚼着栗子,故意撇开脸:“谁要你来看。”
“我自己要来的,听说护国寺今日有庙会,要不要去玩一玩。”
“庙会?”易十三的眼睛都亮了,护国寺的庙会最热闹,一年却开不了几次,她有时比较忙难得遇到。
“嗯今日皇后诞辰,特许护国寺开一场庙会与民同庆,要去吗?”
易十三想了想,最近也没什么事,便招来一个丫鬟交代了几句让她去找飞燕来。
飞燕来的时候,李知节正在给易十三讲军营里的故事,那些兵痞子,不上战场的时候也是花样百出笑料不断,易十三听得咯咯笑。
“十三姐姐,你叫我?”
飞燕一边喊着易十三,眼神却盯着坐在易十三对面的李知节,桌上摆的果盘里全是李知节给易十三剥的水果和坚果。
看见飞燕进来,易十三还有些不好意思,不知道怎么介绍李知节索性就不介绍了。
“我这会儿要出去,可能晚一些回来,阁里的事你先照看着,要是有什么拿不定主意的就去寻墨轩找你萧韵姐姐。”
飞燕连连点头,还是很好奇李知节的身份,正是藏不住心事的年纪,便讲心里话问了出来。“他是谁?”
“额……”易十三难得卡壳,李知节也兴致勃勃的看着易十三,想看她怎么介绍自己。“额……他就……姓李,李知节。”
就这样?飞燕都要无语了,以前要是有江湖上的朋友过来,易十三都会很大方的给她介绍,怎么今日这个惹得十三姐姐笑靥如花的人却扭扭咧咧说不出来。这不会就是萧韵姐姐上次说的,十三姐姐的红鸾星动吧?
飞燕像是发现了不得了的事情,连连点头放易十三和李知节出去了。从当晚开始,飞燕逢人便说她十三姐姐有心上人了,比明珠姐姐的夫君陈公子还要好看。没几日,挂月山庄上下都知道易十三和心上人出去玩了。
连朝月夫人都听说了,还向兰姑姑打听这事。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此时易十三和李知节开开心心去了护国寺逛庙会。
庙会特别热闹,一路玩过来一个时辰都不够。易十三玩了“百步穿杨”,一把小弓箭射出穿过远处的铜钱即为成功,这样的小把戏对于惯用暗器的萧韵来说,自然毫无挑战性,但对于不常玩的易十三来说还是特别有意思,射了好几箭都未射中。
两人并不恼,嘻嘻哈哈玩了好一会儿,最后还是李知节一击即中。
“你常用长枪,没想到你射箭也挺厉害啊。”
易十三把玩着“百步穿杨”的小礼物,一个兔子面具,李知节手里也拿了一个一样的。
“小时候在族学里学的杂,刀枪剑戟都学了些,弓箭是十二岁时的课业,弓箭师傅是我父亲从前的亲卫,只听我父亲的话,对我管的可严……”李知节絮絮叨叨的说起小时候的事。
易十三一边把玩的兔子面具,一边听得津津有味,哈哈大笑,没想到李知节小时候那样调皮。
“你竟然还带着族里的兄弟们集体逃课,难怪弓箭师傅狠狠抽你屁股!”易十三说着转身将带着兔子面具的脸伸到李知节面前,踮起脚凑到他脸上。
“那时候皮啊……”李知节说着话也停了下来,透过面具直视易十三的眼睛,看见她眼睛都在笑,仿佛周围一切都慢下来。一眼心动就是如此吗?
正这时,身后的护国寺传来躁动,有寺里的香客和僧人往外一边跑一边求救,冲散到寺前的庙会上,与游客撞到一处,乱作一团。
李知节揽着易十三的腰肢几个转身躲开人群,站在墙角,看见眼前乱象皱起眉。易十三也取下了面具,看见不远处的护国寺。
“十三,你先回去,我去寺里看看。”
“不,我和你一起去。”
李知节点点头,两人在往外涌的人群里逆行去寺里。
进到寺内,就看见主持正在组织僧人不要乱。李知节赶紧上前表明身份,询问情况。
“刚刚有一伙黑衣人突然冲到后院普慧的禅房里,翻箱倒柜,还砍伤了几个沙弥。那时普慧正在偏殿礼佛,他们在寺里乱串又去偏殿抓走了普慧,有几个香客也受了伤……”
主持一边打着佛语一边跟李知节说明情况,又有沙弥来喊,李知节便让他去忙,自己往偏殿而去。
“普慧大师被抓走了?”易十三不紧不慢跟在李知节身后。
“嗯,此事非同小可,我先去偏殿看看再说。”
易十三不再言语,跟着李知节去了偏殿。
偏殿已被翻的乱七八糟,但并未有大团血迹,据当时在殿里的香客说,黑衣人并未伤害普慧大师,只是不停地询问他“东珠在何处”,普慧大师不回,他们就抓走了他。
从偏殿出来去往后院禅房,大抵也是一样,受伤的沙弥已经被带走,禅房里只剩下李知节和易十三两人。
易十三看着乱作一团的禅房,皱起了眉,上月她来这里还是清净规整的。
“没有杀人,只是砍伤了拦路的沙弥和香客,却将普慧大师常住的禅房和礼佛的偏殿翻了个底朝天,看来他们主要还是奔着东西来的,”李知节分析,“东珠?李继成的东珠?”
那十来箱都被他命人抬回了京城充入国库,还有什么东珠,那失踪了的刻了佛偈的十八颗东珠!
想到卷入津县一事的挂月楼的女子,李知节看向易十三,“津县那会儿是你拿走的东珠?”
“额……”易十三不知道怎么说,她是拿了东珠回来,可是当时在津县,官府并未说一定要收缴这批东珠。而且拿回来之后,她就交给了朝月夫人转赠给了普慧大师,也没听说那东珠有什么问题啊。
“东珠怎么会到了护国寺?”李知节心中已有答案,继续问道。
“上个月普慧大师开坛讲法,夫人就让我送过来了,”易十三有些气恼,什么语气啊跟审犯人一样,“你怀疑我们挂月山庄啊?我们若要拿又怎么会送出去,你少血口喷人!”
“我不是这个意思,”李知节有些着急解释,又不知道怎么说,“十三,我现在必须马上回去,我先送你回去好不好?”
“我不用你送!你赶快回去,查清楚,免得冤枉我们山庄!”易十三说完气冲冲跑了,李知节碍于要事在身也不能去追,只能叹口气往宁王府而去。
到了宁王府,管事却说宁王已经休息,不见客。
“王管事,此事事关重大,我必须见到宁王,当面陈述。”
“李小将军,不是我不让你进去,实在是宁王此时不方便见客。”管事就是不让李知节进去,怎么说都不行。
李知节急的团团转,以前也有过这种有急事的时候,宁王就算休息了也会起来接见他。想了想还是必须回禀,李知节往里冲去,把管事和院门口的护卫都吓了一跳,赶紧跑过去拦住他又把他拖出了院子。
李知节一直在那里大声喊叫,动静闹的很大,正在书房办公的宁王世子都被惊动,询问书房外的小厮。
“外面发生了什么事?”
“禀世子,是李小将军,来找王爷,被管事拦在了院外。”
“李知节?”听见主院那边的动静一直没停,放下狼毫起身出了书房。
到了主院门口,果然看见李知节在那里“撒泼”。
“李知节,还不停下,大晚上的像什么样子!”
李知节转头就看见一锦袍男子在小厮丫鬟的簇拥下过来,白衣金边,清俊矜贵,稳重自持。是宁王世子杨策,虽然比他小三岁,但从小就老成。
“世子,”李知节转身规规矩矩行了礼,“确实有极重要的事,他们却连进屋禀报都不让。”
“你小点声,莫要吵到府里其他人。”杨策摆摆手让管事和护卫都退下,身后的小厮和丫鬟也站远了些,就留下两人说话。
“有什么急事?”
杨策从十二岁开始就跟着宁王处理公务,他们这些追随宁王的人对于杨策都不陌生,杨策受宁王亲自教导,他们自然也看重宁王世子,并无隐瞒。
“护国寺被一伙黑衣人袭击,他们在找李继成那十八颗刻了佛偈的东珠,因此抓走了普慧大师。”李知节长话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