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涔亦轻轻拉着周漾,让她坐在自己腿上,他的手臂自然地环着她的腰。周漾身高165,赵涔亦185 ,周漾坐在他腿上,竟比他高出半个头。赵涔亦微微抬起下颌,眼神温柔似水,语调轻柔地问:“还有半天时间,要不要做点什么?”他直勾勾地盯着周漾,仿佛要将她的模样深深地刻进心底。
“去南大吗?”周漾提议道,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她有一本记事本,上面记录着30岁前要做得事情。
第十条:和赵涔亦回南大!
“故地重游。”赵涔亦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欣然的笑意,点头表示赞同。
两人在沙发上依偎着,享受了片刻的宁静与甜蜜,便起身出门。
赵涔亦开着他那辆玛瑙黑的沃尔沃xc90,缓缓驶向南大。自从大四那年离开学校,这是赵涔亦第一次回到母校。
南大,承载着他与周漾共同的回忆,是他们故事的起点。曾经,他们在这里留下了无数美好的瞬间,每一个角落都藏着他们的欢声笑语。如今故地重游,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怀旧之情。而此刻,他唯一的牵挂,就是身旁这个被他紧紧牵着手的周漾。
校园里,正值早课时间。踏入校门,中国江南的温婉与西方欧洲古典的气息相互交融,扑面而来。所到之处,皆是林间古老的红砖楼,银杏叶在微风中轻轻飘落,洒在小道上,水杉树与民国建筑相映成趣,风情万种。骑着小电车、自行车的学生们穿梭其中,他们青春洋溢的面庞和轻快的身影,为这片宁静的校园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他们来到图书馆,如今图书馆已对外开放。门口的保安指引他们在小程序上实名登记后,便放行让他们进去了。
南大图书馆独具特色,是全国唯一一座获得国际造型设计世界金奖的环球形图书馆。2014年,它在网友评选的“全国超美的50个高校图书馆”中荣膺榜首。其建筑面积达3万余平方米,藏书量76余万册,阅览座位近2500座。“水晶莲花”般的独特造型,在众多建筑中独树一帜。
图书馆地上高八层,地下一层,空间开阔。观光电梯宛如胶囊,给人一种置身太空舱的奇妙感觉。不过,它也有个特别之处,每到下雨天,大厅里就会摆满几十只小蓝桶接雨水。这一景象曾被学生们在社交媒体上疯狂吐槽,戏称它为“马桶图书馆”。
周漾和赵涔亦走进图书馆,往昔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想起读书的时候,每逢雨季,来图书馆就必须带上雨伞。那些被岁月尘封的记忆,随着眼前的实物,缓缓从脑海中流出。
他们走向曾经经常坐着看书学习的位置,如今那里已换了新的面孔。今天是晴天,微弱的晨曦透过玻璃窗,洒在桌子上,当年他们坐在那里的情景仿佛就在昨日。
如果能再回到那些时光,他们都不会后悔当初勇敢地闯进彼此的世界。至少此刻,结局是美好的,他们是幸福的。
走出图书馆,他们最怀念的还是食堂的美食。烤鸭泡饭、鸡蛋饼、南昌拌粉、自助餐……每一样都承载着他们青春的味道。
“记得那时候我们宿舍总爱抢食堂的烤鸭泡饭,每次都要排好久的队呢。”周漾笑着回忆道,眼中闪烁着温柔的光芒,那光芒里满是对过去时光的眷恋。
“我们宿舍男生特别爱吃鸡蛋饼,在宿舍里打游戏输的负责带饭。”赵涔亦也笑了,他的笑容里,藏着不为人知的一面。平日里,他外表给人一种高冷的感觉,可在熟悉的人面前,比如和宿舍的兄弟们相处时,他就像变了一个人。他充满热情,讲义气,是个特别靠谱的大男孩。
在宿舍里,他会和室友们组队打游戏,全情投入,为了游戏中的一个小胜利欢呼雀跃,也会因为一次失误和大家互相调侃,那股子青春的活力与热血,完全颠覆了他平时的沉稳形象。
周漾所了解的赵涔亦,不善言辞,却总能用行动证明一切。在她弄不懂专业知识的时候,他会默默地帮她借有用的资料,耐心地给她讲解,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每一个问题都解答得清晰明了。那时候的周漾,对他无比信任,因为他永远是做的比说的多很多。
南大建筑学专业的课程丰富而多元,涵盖美术、设计基础、建筑设计、城乡规划设计原理等等。
学校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基础和设计思维,还致力于传授深厚的建筑理论知识。实践环节更是重中之重,各种实验课程和实地考察安排得满满当当,让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亲身体验建筑的魅力与挑战。上课时,老师们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幻灯片、图纸照片、音像制品等多种方式,将抽象的知识直观生动地展示出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结合案例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具体问题,鼓励大家自主学习和课堂讨论,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南大建筑学院建筑系对教学空间的营造也别具匠心。设计课教室、评图大厅等教学空间,充满了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能够在无拘无束、轻松自在的环境下学习。
这些空间设施完善,装饰风格独特,每一处细节都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灵感。每次上课,现场就像热闹的市场,大家面前摆满了各种纸壳模型,又好似幼儿园手工活动现场。
这些纸壳模型,是建筑系学生设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制作模型,学生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建筑的空间结构、比例关系以及材质运用。在制作过程中,他们不断思考、尝试和调整,这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实践学习。
大家互相交流、讨论,甚至互相借鉴创意,在这个充满活力与创意的环境里,每个人都在不断成长。
对于建筑学的学生来说,工作后是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时刻。从校园踏入职场,他们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设计任务,要协调甲方、施工方等各方面的需求和意见。
这意味着他们需要绘制的图纸不仅不会减少,反而可能更多,而且往往要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周漾和赵涔亦作为建筑学领域的从业者,对此深有体会。
他们常常为了一个设计方案熬夜加班,绞尽脑汁,各种图稿画到手抽筋是常有的事。
但也正是这些经历,让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建筑学的魅力与挑战,每一次成功完成设计项目的成就感,都成为他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他们在食堂点了当年彼此的最爱——烤鸭饭和鸡蛋饼。当饭菜端上桌,他们尝了一口,味道已和当年不同。
周漾微微叹了口气,轻声说:“虽然烤鸭饭和鸡蛋饼已经不是当年的味道,但人还是当时的人。赵涔亦听了,心中感慨万千。食物的味道会变,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也会变,回忆却是永恒的。他看着周漾,眼中满是温柔与珍惜,能和她坐在这里,一起回味过去,珍惜现在,这本身就是一件无比美好的事情。
他们一边吃着饭,一边聊着当年的趣事,分享着彼此的成长与变化。在这温馨的氛围里,时光仿佛变得缓慢而悠长,真希望他们能一直这样,保持这份纯真与热情,携手走过更多的岁月,续写属于他们的美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