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小姑会和她讨论吃食,衣物,比如哪家新款的旗袍出来了,知道顾篱不爱出门,就提前定好款式等顾篱下次来的时候再试穿,好吃的也会给她提前留一份。如果没有来,就让人送上门去。偶尔还会和顾篱说说顾家村的情况,顾父顾母,顾艳一家,还有她小弟顾成,零零杂杂的一大堆,顾篱也耐心的听着,不时回应一两句。
有次听到顾成准备结婚了,她心里还很惊讶,随后又反应过来这正常的很,她不就是十八岁就相亲然后结婚吗?她还是因为读了很久书的缘故。
如果在乡下,这就是大龄结婚的。一般像她当时那个年龄的姑娘,小孩已经都会满地跑了。所以顾成就比她小一岁,算起来今年也差不多19岁了,当然是按照这里的习俗是按照虚岁算的,实际只有18周岁,但是在农村也确实到了该结婚的年龄。
对于这个弟弟,顾篱的感觉很矛盾。
顾芙说顾成相看的是邻村绿水湾的人,姓柳,叫柳依依,父母都是本分老实的农民,柳依依是老大,今年16了,底下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就是因为是老大,弟弟妹妹还小,所以她的父母就多留她两年在家帮忙干活,这柳依依手脚麻利,从小就勤快顾家,加上本人又长得有几分秀丽,是不愁嫁的,所以这才16了才相看对象,乡下女孩子一般14就订人家,隔年就嫁人,她这是被家里人耽误了。
没想到媒人一介绍是顾家村,也就是现在的万树村,但是当地人都习惯称为顾家村,柳依依的父母就有点意动,顾家村和绿水湾是邻村,但是两村条件差的不是一星半点,顾家村水丰米厚,又有池塘和河流,鱼虾之类的不说顿顿都有,但是想吃确是不缺的,更不要说还有山林可以打猎,花果蔬菜更是常年不断。
顾家村紧挨着大道,走出村口就可以坐车去城里,绿水湾还得翻一座搁着两村陡峭的山坡,山坡不高,就是在顾家村隔着山坡吼,在绿水村也听得清楚,就是路难走,费时,下了山坡还得淌过小溪,如果天晴还好,下了雨的话,特别是夏季多雨,过小溪就更难了,然后绕过顾家村就可以去城里了,绿水湾也不想这么麻烦,但是他们村就在山的背面,还是在一个角落里,退无可退,只能进,进就得靠顾家村。
所以对绿水湾的人来说,顾家村是最好的选择,离得近,条件好,顾家村又大方,顾家村就有绿水湾嫁去的媳妇。虽说顾家村人条件好、眼光高,但谁也不想当冤大头,娶一个,带一串。
绿水湾的女子能嫁过去的不多,但不是没有,所以假装去亲戚家里坐一下,顺带在村子里溜一圈,柳家的人就打听清楚了,这顾成居然是顾家村村长的亲侄子,顾家的两姑娘都嫁去城里当官太太享福了,特别是去年,顾家村全村人都坐着大车去市里吃席,市里啊,好多人一辈子都没出过县,何况是市里,听说就是顾成的妹子哩!
他们不想大女嫁太远,最好就在常常看得见的地方,顾家村就很好,是最好的选择。
刘家父母当晚就去媒婆家里表示同意相看,破天荒的还给媒婆带了半斤红糖,一般女方是不用带礼给媒婆,除非是女方有什么隐疾需要媒婆说媒时遮掩,才会送点礼。而柳家这还没有相看呢,媒婆也是上道的人,怎么不清楚刘家的意思,她虽然看不起柳家扣扣搜搜的半斤红糖,但是刘家的做法让她觉得心里舒坦,有面!决定给刘家出大力气去顾家那里说成这事,一般女方没有问题又愿意,这相看就成了一大半,不是老话说男追女隔层山女追男隔层纱嘛,道理都一样嘛,那天顾成和柳依依相看后,最后居然真的成了!都要结婚了,顾父顾母才让人通知顾芙和顾篱,顾芙一听这事总觉得不好,这才找人去细细打听。
知道来龙去脉后,顾篱心里也觉得不好,但还是看过人再下结论。不过顾父顾母没有直接通知她,只是让顾芙顺带告诉她一声,顾篱叹气。当初顾父顾母对她结婚时流露出的不舍,已经随着时间冲淡,现在又恢复到可有可无了。顾篱本来就不操心,既然这样,就更不上心了。回到家里才想起忘了问小姑结婚到底是哪一日,她到底还是得再打电话问清楚。
不然不仅让顾家村的人说道,而且会让顾芙寒了心,顾芙成为她亲人的前提就是她是顾家女,是顾芙亲哥的女儿,最后才是顾芙的亲侄女。顾篱心里明白的,难得的亲人,自己要惜福。顾篱想了想,找时间问下婚礼时间吧,沉沉地叹口气,顾篱突然对顾芙这样难得的至亲有点厌倦,好在自己及时打住。
自己和书中的顾篱命运已是不同,除了自己的原因外,就是顾家没有和书中一样没有坏到根子里!顾父顾母是不看重她,但也确实给她初来这个世界一个容身之处,李家那事确实是他们见财眼开,但后面相看确实替她把关了的,有一丝不对都拒绝了,这件事不管因为什么原因,结果是她确实受益了,最重要的是,其实按照村里的习俗和这个年代传统的观念,就算顾父顾母将她绑了强制性嫁出去,她事后也没办法,别人最多也就谴责两人几句,就跟过去一样。
这样想着,顾篱心里居然舒坦了一些,果然人不能没有阿Q精神。
此外,顾芙更是真心真意的为她谋划,什么都亲力亲为。不管书中的顾篱父母如何,起码在她这里,她能好好活着,顾家确实是她在这世界是脱不掉的皮,离不了的根。
顾阿奶归根到底还是为了她儿子,顾篱的父亲。顾篱刚出生时是为了顾家、顾父的名声,算是给顾家留下善缘。顾篱渐渐长大了,相处十几年多少还是有孺慕之情的,但是还是比不了她阿奶和顾父的母子之情。总之,顾阿奶终究还是希望她孝顺顾父,多一个人对顾父好一定是顾阿奶高兴看到的。
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有时候对别人也是冷酷的,人说智者千虑,又说慧极必伤,顾阿奶和顾小姑虽然做法不同,但某种程度上来说,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是一样的。顾篱闭了闭眼,她有时候也很厌烦自己,恨自己这种冷静,甚至冷漠到到极致的理智,活太明白,看太清楚,有时候真不是好事!
顾篱第二天打电话问了顾小姑顾成的婚礼时间,随后隔了两个月都窝在家没出门,顾小姑让人按照顾篱的尺寸,用新料子给顾篱做了两身衣服送上门,一件嫩黄的旗袍,一件印着蓝花白底的女式上装,顾篱看着喜欢,转眼又拿着衣服叹气。
除夕是在湖市过的,沈从焕从相亲到结婚用的假期太多,平时又准时下班,很少加班,所以过年主动留下来加班留值,给s市的沈家打电话说明了情况,又单独给沈母方怡说明了情况。
方怡握着电话听筒,听着里面嘟嘟嘟的声音,有些失望的将听筒缓缓放下。
本来想着过年沈从焕可以带着顾篱回来,毕竟领证、婚宴都是在湖市,当初说好结婚两边办,等在湖市办了婚宴,她着急忙慌的赶回s市,等准备的差不多了,沈从焕又说走不开,赶不回来,等扯证后一起办。好嘛,等她盼着他两扯证,高高兴兴的准备婚礼,广发请帖,沈从焕这个兔崽子又说一切从简,不用在s市办婚礼,等过年回来认认家里人就行,外面的人有没有认识都没关系。
这说的是什么鬼话!
听得方怡血压飙升,要不是知道沈家的男人什么性子,她都要怀疑沈从焕,她自己的儿子变心了,婚事推三阻四,一点不上心,再说她请帖都发出去了,现在不办了多没面子,特别是她老对头,名利暗里讽刺她想儿媳妇想疯了,只差指脑门说她扯谎了。方怡气呀,明明自己儿媳能惊艳这些凡夫俗女,亮瞎他们的狗眼,她儿子就是不配合,结婚这么久了就是不带回来亮亮眼,现在更是过年都不回。
兔崽子,让他老子打死他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