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影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戏影文学 > 清风微漾笙歌浅吟 > 第50章 建筑科技大会

第50章 建筑科技大会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海城作为中国科技创新和建筑设计的先锋城市,经常举办各类与建筑设计、技术相关的行业会议、论坛或展览。

中国(海城)国际建筑科技大会:

聚焦绿色建筑、智能建造、BIM技术、装配式建筑等议题,吸引国内外专家和企业参与。

在海城的深秋,气温达到二十五六度,日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将发布会现场照得明亮而炽热。国际会展中心里,一场建筑科技发布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赵涔亦身着剪裁精良的藏青色西装,身姿挺拔地站在台下,眼神紧紧追随着台上的演讲者,不放过任何一个关于建筑科技新应用的细节。身为繁星集团的建筑师及商务部总监,他清楚这新技术将是行业变革的关键,也可能成为繁星集团突破的契机。

发布会结束后,赵涔亦刚走出会场,就迫不及待地拨通了周漾的电话,分享着今天的所见所闻,这些技术都是他们读大学的时候畅想过的,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些都实现了。电话接通,周漾清甜的声音传来:“发布会怎么样?”赵涔亦嘴角上扬,边走边说:“新技术很有前景,对咱们行业会有大影响。你呢,图书馆投标设计进展如何?”

周漾在电话那头叹了口气:“竞争很激烈,不过我有信心。就是想你。”赵涔亦脚步一顿,温柔地说:“我也想你,等忙过这阵,我就去北城看你。”

赵涔亦正准备离开,却被人群中一个熟悉的身影吸引。那是林宇,他在国外学习时期的挚友,一个如今是业内颇有名气的建筑评论家。他穿着深灰色的西装,眼神深邃而有神,笑容灿烂地向他走来。

“赵涔亦,好久不见!没想到会在这儿碰到你。”林宇热情地拥抱了赵涔亦。

“我猜这种盛会肯定少不了你!你对这次发布的新技术怎么看?”赵涔亦迫不及待地问道。

林宇微微歪着头,思考片刻后说:“技术确实很有前景,但我觉得建筑不仅仅是技术的堆砌,人文关怀和情感表达同样重要。”

两人正聊得起劲,一个女子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赵总监,久仰大名。”赵涔亦转身,女子自我介绍道:“我是苏然,星辰科技的营销总监,我们公司专注于研发这类建筑科技,希望能和繁星集团有合作的机会。”

赵涔亦微微挑眉,饶有兴趣地看着她:“苏总,幸会。星辰科技的技术确实很出色,不过合作的事情,还得详细探讨。”

苏然嘴角上扬,露出自信的笑容:“那是自然,不知赵总监明天是否有空,一起吃个午餐,顺便聊聊合作细节?”

赵涔亦略作思索后,点头答应:“好,那就明天中午,地点你定。”

第二天,赵涔亦来到约定的餐厅。苏然早已等候在那里,她站起身,礼貌地将赵涔亦引入座位。用餐过程中,两人围绕合作展开了深入的讨论。苏然对建筑科技的见解独到,她的想法和赵涔不谋而合,这让赵涔亦对这次合作充满了期待。

回到繁星集团,赵涔亦全身心投入到新技术引进的筹备中。与此同时,周漾在北城建筑设计院里,对着电脑屏幕上的设计图反复修改。她的办公桌上堆满了建筑书籍和草图,每一笔都倾注着她对这个项目的期待。

日子在忙碌中一天天过去,赵涔亦和周漾只能在每天晚上通过视频短暂相聚。

周漾在视频里看着赵涔亦疲惫的面容,心疼地说:“你别太累了,注意身体。”赵涔亦笑着安慰她:“没事,等项目有起色就好了。你也是,投标压力大,别给自己太大负担。”

然而,新技术的引进并非一帆风顺。繁星集团内部对合作方的资质和技术稳定性存在质疑,赵涔亦在高层会议上据理力争:“这项技术虽然新,但潜力巨大。我们不能因为一点风险就放弃机会,只要做好评估和预案,一定能成功。”但部分高层依旧持保留意见,会议陷入僵局。

同一时间,周漾在投标设计中也遇到了难题。她的设计理念过于创新,评审专家们担心可行性。周漾心急如焚,连续几天加班查阅资料、做模型,试图找到平衡点。

就在赵涔亦为项目四处奔走寻找支持时,周漾的设计迎来了转机。她在一次偶然的灵感启发下,对设计方案进行了关键调整,不仅保留了创新元素,还增强了可行性。经过多轮评审,周漾组的设计脱颖而出,成功中标国家图书馆项目。

赵涔亦得知这个消息后,比自己拿下项目还开心。离上次分别已经过去了足足三周,说好的一周后见面两人都忙得不亦乐乎,赵涔亦恨不得立刻订了去北城的机票,给周漾庆祝。此刻他四面楚歌,完全抽不开身,内心无比亏欠。

回到南城后,赵涔亦带着周漾成功的喜悦和鼓励,继续为新技术引进努力。赵涔亦在会议室里,看着面前神色各异的高层们,深吸一口气,再次开口:“各位,虽然新技术前期投资大、周期长,维护成本也不低,但我们不能只看眼前的困难。一旦成功引入并应用,我们将在行业内占据领先地位,开拓新的市场领域,带来的收益将不可估量。”

市场部的王总皱着眉头,率先提出质疑:“涔亦,话是这么说,可前期那么大一笔资金投进去,要是效果不好,我们的资金链很可能会断裂。而且咱们没有自发研究部门,完全依赖外部技术,以后处处都要受制于人。”

赵涔亦微微点头,目光坚定地回应:“王总,您说的问题我都考虑过。关于资金链,我已经和财务部做了详细的预算规划,我们可以分阶段投入资金,降低风险。至于没有自发研究部门,我们可以和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培养自己的技术人才,逐步掌握主动权。”

这时,一直沉默的李副总冷笑着开口:“想法倒是不错,可实施起来谈何容易。合作哪有那么顺利,人才岂是说培养就能培养的。我看还是稳扎稳打,按老路子走比较保险。”

赵涔亦看向李副总,诚恳地说:“李副总,时代在发展,如果我们一味求稳,不寻求创新和突破,迟早会被市场淘汰。这次的新技术就是一个机遇,我们不能轻易放弃。”

会议室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大家都在权衡利弊。赵涔亦知道,自己必须拿出更有力的方案,才能说服他们。

会后,赵涔亦回到办公室,开始疯狂查阅资料,联系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他连续几天几夜没合眼,精心制定了一份详细的合作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现在很多高校在培养建筑系的人才也引进了很多新进的技术,低碳设计、可再生能源应用,智能建造技术BIM(建筑信息模型)、3D打印、机器人施工,数字化设计工具:AI辅助设计、元宇宙与虚拟现实(VR)在建筑中的应用……很多高校的建筑系也成立了研究小组,为建筑行业的转型储备,输送人才。

再次召开会议时,赵涔亦将厚厚的方案摆在众人面前:“各位,这是我这几天制定的详细计划。我们可以先和[高校名称]、[科研机构名称]合作,开展联合研发项目。他们有专业的科研团队和先进的研究设备,能为我们提供技术支持。同时,我们从内部选拔有潜力的员工,送到合作单位进行培训,培养自己的技术骨干。这样一来,不仅能降低技术引入的风险,还能逐步建立我们自己的研发体系。”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高层们终于被赵涔亦的诚意和决心打动,同意了新技术引进项目。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赵涔亦开启了连轴转的工作模式。他频繁往返于海城和合作单位之间,协调各方资源,解决各种难题。

而此时,周漾在北城也忙得不可开交。国家图书馆的设计进入了深化阶段,各种细节问题和突发状况不断。她只能在每天晚上休息时,和赵涔亦通过视频短暂交流。

有一天,周漾在视频里看到赵涔亦憔悴的面容,心疼地说:“你别太累了,身体要紧。”赵涔亦笑着安慰她:“没事,我撑得住。你也是,别太拼命,要按时吃饭。”

尽管异地的日子充满了艰辛和思念,但两人都在为了彼此的梦想和共同的未来努力着。终于,在赵涔亦和团队的不懈努力下,新技术成功引入并在试点项目中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与此同时,周漾负责的国家图书馆设计也顺利通过了最终审核,设计比预计的时间要提前了一个月。进入施工阶段。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周漾终于抽出时间回到北城,想偷偷给赵涔亦一个惊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